每个学生都不能避免的科目就是数学了,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,数学和语文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科目,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会有点偏科,数学学的不是很好,这让学生自己对数学也失去了兴趣,同时也是父母和老师最为担心的事情,面对如此差的数学成绩,我们该如何提高呢?
1、恐惧心理在作怪
我们学不会某一个学科,多半并不是这个学科有多难,只是我们第一次遇到难题而没有解决,就会在心理上感觉太难,很多人都会放弃,这就在让自己害怕这个科目。在课堂上不敢积极发言,在课后也不敢找老师去问问题。时间久了,就会很厌烦这个科目,慢慢就会形成恶性循环。
2、培养自信心
自信心是需要进过一定的时间积累的,如果没有信心,任何一个学科都很难学好。尤其是数学,逻辑思维比较重,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题型做起,给自己找点信心。不要贪图难题,难题的解决也是从基础题开始训练的,慢慢练习就会重拾自信。
3、基础的重要性
学习就像是盖楼房,如果基础没有打好,最终是会坍塌的,学习数学尤其是课本知识一定要重视,很多时候老师在讲解的时候,要仔细研究老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,自己也要学会举一反三,这样才能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。
4、合理分配时间
如果数学成绩相对差一些,那么可以把时间多给一些在数学上,其他的学习时间可以相对少一些。不能因为这一科目很差就放弃了学习,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的好的科目,越来越好,学的差的科目越来越差。
5、不懂就问
最怕的就是在老师问大家听懂了没有的时候,很多同学异口同声的说听懂了,结果什么都不会,这些想象很常见,就是因为怕自己说不懂,别的同学会笑话自己,这就是爱面子在作怪。在学习上,如果遇到不懂的就要问,这才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。学会了不会被人笑话,如果不懂装懂才会被人笑话。
6、课后练习
老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讲解的解题思路和技巧,下去之后要认真做习题,不仅是课本的习题,如果有条件还是要买一本课外的习题来做。这样才能巩固知识,而不是听完课就感觉学习结束一样,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,一到考试就原形毕露了。
学好数学其实不难,需要平时的多加积累,需要打开自己的思维去学习,不要太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,打好基础,课后巩固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,这些都是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。
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七天提高记忆力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